(4)现状监测结果
本项目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详见表3-17。
表3-17 噪声监测统计结果
监测点位
|
声环境功能分区
|
2019.1.1
|
2019.1.2
|
昼间dB(A)
|
夜间dB(A)
|
昼间dB(A)
|
夜间dB(A)
|
1#
|
1类区
|
51.2
|
43.2
|
51.8
|
43.2
|
2#
|
52.8
|
42.8
|
52.3
|
41.8
|
3#
|
53.1
|
43.8
|
53.2
|
42.8
|
4#
|
4a类区
|
51.8
|
41.6
|
51.9
|
43.6
|
5#
|
2类区
|
52.9
|
42.2
|
52.5
|
42.2
|
6#
|
1类区
|
53.4
|
43.8
|
53.4
|
41.2
|
7#
|
1类区
|
52.1
|
41.2
|
51.8
|
41.5
|
8#
|
1类区
|
53.8
|
43.4
|
51.2
|
42.7
|
9#
|
1类区
|
52.7
|
41.8
|
52.9
|
43.6
|
10#
|
1类区
|
52.9
|
43.3
|
53.2
|
42.2
|
11#
|
2类区
|
53.6
|
41.9
|
51.5
|
41.8
|
12#
|
2类区
|
52.8
|
42.1
|
51.1
|
41.9
|
13#
|
1类区
|
51.6
|
41.2
|
52.9
|
42.2
|
14#
|
2类区
|
53.8
|
42.9
|
53.2
|
43.2
|
15#
|
2类区
|
51.5
|
43.2
|
53.7
|
41.8
|
16#
|
1类区
|
52.8
|
41.2
|
52.1
|
43.2
|
17#
|
1类区
|
53.2
|
43.9
|
52.8
|
42.7
|
18#
|
1类区
|
51.9
|
41.1
|
53.2
|
43.2
|
19#
|
1类区
|
53.8
|
42.7
|
51.8
|
41.8
|
20#
|
1类区
|
52.2
|
42.3
|
51.2
|
42.1
|
21#
|
1类区
|
51.3
|
42.8
|
53.8
|
41.8
|
22#
|
1类区
|
52.4
|
41.6
|
52.8
|
43.2
|
23#
|
1类区
|
53.1
|
42.8
|
51.2
|
41.6
|
24#
|
2类区
|
51.4
|
43.3
|
53.4
|
42.8
|
25#
|
2类区
|
51.9
|
43.4
|
52.9
|
43.2
|
26#
|
1类区
|
52.7
|
42.5
|
51.2
|
41.8
|
27#
|
1类区
|
53.1
|
41.1
|
51.8
|
42.7
|
28#
|
1类区
|
52.1
|
42.3
|
52.2
|
43.2
|
29#
|
1类区
|
51.8
|
41.8
|
53.2
|
41.8
|
30#
|
1类区
|
52.9
|
42.1
|
51.2
|
43.6
|
31#
|
1类区
|
53.6
|
43.8
|
52.9
|
42.8
|
32#
|
1类区
|
52.1
|
41.2
|
53.4
|
41.6
|
33#
|
1类区
|
52.6
|
41.1
|
52.5
|
42.7
|
34#
|
1类区
|
51.2
|
43.2
|
51.8
|
43.1
|
35#
|
1类区
|
51.4
|
42.8
|
52.9
|
42.9
|
36#
|
3类区
|
52.3
|
43.6
|
53.2
|
41.8
|
37#
|
3类区
|
53.9
|
42.1
|
51.7
|
43.1
|
38#
|
3类区
|
51.2
|
42.8
|
52.7
|
42.5
|
39#
|
3类区
|
51.7
|
41.2
|
52.3
|
41.6
|
40#
|
3类区
|
52.6
|
43.6
|
51.8
|
42.7
|
41#
|
3类区
|
53.8
|
42.1
|
52.6
|
43.2
|
42#
|
3类区
|
52.5
|
42.8
|
53.2
|
41.8
|
43#
|
3类区
|
51.9
|
43.9
|
53.8
|
42.7
|
44#
|
3类区
|
51.3
|
42.2
|
52.1
|
42.1
|
45#
|
1类区
|
52.8
|
41.8
|
51.6
|
41.6
|
46#
|
1类区
|
51.2
|
42.2
|
52.8
|
42.8
|
47#
|
1类区
|
53
|
43
|
52
|
43
|
48#
|
1类区
|
53
|
42
|
53
|
41
|
49#
|
1类区
|
52
|
42
|
51
|
42
|
(5)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采用直接比较的方法评价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状况,由表3-16可见,各监测点的等效声级均能够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1、2、3、4a类区标准,说明评价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
3.2.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项目位于图们市安山村,周边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天然湿地等特殊保护区及重要生态系统和文教区、疗养区,区域内无珍惜濒危物种,基本属于非生态敏感区。
区域内主要为农田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植被主要为大豆、杂草,另有少量灌木。
区域内野生动物主要为田鼠、蛙类;鸟类主要是麻雀、燕子、喜鹊等;尚未发现国家及省市级重点保护濒危、稀有植物及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种群。
经咨询当地水利管理人员可知,嘎呀河河内常见的鱼种主要为:泥鳅、鲫鱼等。
本项目为集中供热热源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主要为热源厂、新建换热站18座、改造换热站22座及供热管线建设。由于本工程施工量较大,设计施工范围较广,因此,施工期不可避免会对周围敏感目标产生影响。
4.1.1.1热源厂及换热站
(1)施工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泥浆或砂石的工程废水,在整个施工期,非雨天情况下,预计每天产生施工废水为4m3,废水中主要以SS污染为主,其浓度为400~1000mg/L。建议施工单位在热源厂施工现场建一个5m3的沉淀池,将施工废水进行适当的沉淀处理后回用,沉淀下的泥浆或固废物,应与建筑垃圾一起处置,不得混入生活垃圾中,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2)生活污水
本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小,水质简单,主要是有机物和悬浮物,一般不含有毒物质,热源厂及新建换热站处施工场地设置室外防渗旱厕,定期清抽外运作农家肥,改造换热站施工场地处施工人员如厕依托现有卫生间,生活污水经市政排水管网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嘎呀河,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污染。
4.1.1.2供热管线
本项目供热管线需穿越嘎呀河,穿越长度为475m,对水环境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在穿越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地下涌水现象,但是涌水量较小,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本项目穿越施工方式采取枯水期围堰开挖方式,对河道水质影响较小,仅仅是在围堰的初期和拆除围堰时会产生暂时性的影响。施工过程将穿越作业区与外界水域分隔,避免搅动对下游水质造成影响,同时施工期应设施工期环境监理,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施工期需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确保不对水质造成影响。因其是施工期影响短暂,并经过沉降作用,随着工程施工的结束,其对区域水环境影响也将逐渐消失。
4.1.2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扬尘
本次工程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为热源厂施工、换热站施工、供热管线工程在管道挖掘、土方堆放、管道回填、弃土装卸、运输过程可能产生扬尘影响附近人群和周围环境空气。
项目施工期扬尘包括拆迁扬尘、场地平整扬尘、土方挖掘扬尘、建筑材料的现场搬运及堆放扬尘、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扬尘、运输车辆行驶现场道路扬尘,其中运输车辆行驶现场道路扬尘是项目施工期扬尘的主要来源,约占施工扬尘总量的60.0%左右。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施工区环境影响较大,但因其沉降衰减很快,对施工场外环境和人群影响较小,根据对同类项目施工现场进行的类比监测,施工的扬尘影响强度和范围情况见表4-1。
表4-1 施工扬尘浓度变化及影响范围 单位:mg/m3
距现场距离m
|
背景值
|
10
|
30
|
50
|
PM10浓度
|
0.091
|
0.105
|
0.105
|
0.145
|
由表4-1可知,施工现场局部扬尘浓度较高,但衰减较快,施工扬尘影响约50m,所以只要施工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施工扬尘对施工场区界外50m影响不大。本项目管线铺设是在主要道路一侧,其附近大部分为住宅,施工期施工扬尘对这些环境敏感点有一定的影响,施工期要加强施工管理,另外,在风比较大的天气施工时,要对沿线进行洒水作业,以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使扬尘对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为减少和避免扬尘对周边居民区影响,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易起尘的散料场实施覆盖、且尽量布置在施工区的中间区域,并在保证正常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施工现场物料的存放量;施工现场周边设置不低于2.5m高的围栏、挡风屏等措施,以降低施工场地风速,减少起尘量及扬尘的扩散范围;强化施工道路及场地洒水,增加施工现场湿度,降低扬尘强度;在大风天气停止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等。
(2)汽车尾气
施工机械和汽车运输时所排放的尾气,对主要作业点周围和运输线路两侧局部范围产生一定影响。由于排放量不大,所以不会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施工现场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有如下几个特点:
●车辆在施工场范围内活动,尾气呈面源污染形式;
●汽车排气筒高度较低,尾气扩散范围不大,对周围地区影响较小;
●车辆为非连续行驶状态,污染物排放时间及排放量相对较小。
(3)热熔烟气
施工现场需要管道热熔,本项目在管道热熔过程中将产生少量的热熔烟气,由于本项目施工点分散,施工范围广并且采取分段施工,故热熔烟气属于非持续性,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沥青烟气
本项目管线临时占用沥青道路路面恢复过程会有沥青烟气产生,沥青烟气是指石油沥青及沥青制品生产中排放的液态烃类有机颗粒物质和少量在常温下的气态烃类物质,它是含多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烟气,以烃类混合物为主要成分,其中含多环芳烃类物质尤多,以苯并[a]芘为代表的多环芳烃类物质是强致癌物。
本项目建设过程使用的沥青混凝土均外购,现场不设拌合场,只进行运输和摊铺,在此过程中产生少量沥青烟气,为间歇性排放,产生量较小,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不大。本环评建议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匀速行驶,不得急刹车、急掉头,并应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篷布,最大限度减少有害气体的逸散,及时运往施工现场,减少其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尽最大可能减少苯并[a]芘的无组织挥发。在运输和摊铺过程中也要注意运输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给劳动人员分发口罩或防毒面具,将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1)一次管网及换热站建设对声环境影响分析
据调查,管网工程及换热站施工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振捣棒等,经类比调查得到的常用施工机械在作业时的噪声(A)声级范围,各施工机械声级详见表4-2。
表4-2 施工各阶段噪声源在不同距离的平均等效声级dB(A)
施工阶段
|
|
声功率级
|
距声源距离
|
100m
|
200m
|
300m
|
500m
|
土石方阶段
|
推土机、挖掘机等
|
90-100
|
50-60
|
44-54
|
38-48
|
--
|
基础阶段
|
各种打桩机等
|
100-110
|
60-70
|
54-64
|
50-60
|
--
|
根据表4—2的预测结果,在施工现场100m范围内,噪声值均满足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要求。本项目管线周围分布有居民、学校、敬老院等环境敏感点,距离管线最近距离为20m,距离较近,根据敏感点分布情况,本环评建议对一次网管线及换热战两侧附近靠近居民、学校、敬老院等环境敏感点的地段应采取人工开挖管沟方式,其余路段可采用机械挖掘。在学校附近施工时应避开学生上课时间施工,人工挖方段施工场地主要噪声源为运载物料车辆的交通噪声、管材装载噪声及施工后期压实机噪声,施工噪声较小;机械挖方段相对噪声较大。机械开挖时选用低噪音的机械设备并采取消声、隔音措施,产噪设备尽量设施工维护,同时加强环境管理,倡导文明施工,将施工期噪声影响降至最低,且施工期相对运营期而言,其噪声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施工活动结束,施工噪声影响也就随之结束。
(2)热源厂建设对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所用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据调查,施工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振捣棒等,经类比调查得到的常用施工机械在作业时的噪声(A)声级范围,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在不同距离处的平均等效声级计算结果详见表4-3。
表4-3 施工各阶段噪声源在不同距离的平均等效声级dB(A)
施工阶段
|
|
声功率级
|
距声源距离
|
100m
|
200m
|
300m
|
500m
|
土石方阶段
|
推土机、挖掘机等
|
90-100
|
50-60
|
44-54
|
38-48
|
--
|
基础阶段
|
各种打桩机等
|
100-110
|
60-70
|
54-64
|
50-60
|
--
|
结构阶段
|
混凝土振捣棒
|
95-105
|
55-65
|
49-59
|
46-56
|
41-51
|
装修阶段
|
无长时间操作的
偶发声源
|
85-90
|
45-50
|
39-44
|
36-41
|
31-36
|
从表4-3可以看出,在施工现场100m范围内,噪声值均满足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要求。项目西侧100m为规划二类居住用地,现状为农田,现为居住居民,本项目施工期间对其影响较小,距离热源厂最近敏感点为西北侧120m安山村,为了尽可能降低本项目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减噪措施,避免在同一时间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建设单位应设专人负责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将环境保护的要求列入施工合同中,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尽可能采用低噪声设备,尽量减轻由于施工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
4.1.4施工期固废物影响分析
供热工程新建一次供热管网长度为28.09km,土方开挖量为30899m3,填方量为28090m3,弃土约为2809m3。拟建项目管网铺设采用边开挖边铺设填埋的方法施工,避免大面积同时开挖,以免造成大面积地面裸露和土方大量堆存,对项目地周围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于产生的弃土,2000m3用于热源厂厂区及及路面平整和填沟外,其余均被城区内房地产开发商取走,用于建筑回填,因此,本项目不设取土场及弃土场。
建筑垃圾、拆除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定期运往城区垃圾站集中处理,运输车辆应加盖防尘布,对车轮及时清扫,防止对街区环境卫生造成破坏。总之,对于建设项目施工期,只要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妥善处理废弃土方,则管网铺设过程中,土方开挖、转运、处置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较小。
4.1.5城市景观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弃土、施工管材沿途堆放,雨天施工弃土、管材经过雨水冲刷以及车辆的碾压,使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这些都会影响城市景观和整洁。
4.1.6交通影响分析
本项目管线穿过铁路及国道302,为避免施工对铁路及道路的影响,本项目设计采用顶管施工的方法,可达到不阻断交通,不破坏道路和植被,可以避免开挖施工所带来的居民生活和交通干扰,以及对环境建筑基础的破坏影响,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市内管线敷设,建议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夜晚车流小的时段进行施工,不会对其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工程运输需要大量的车辆,势必影响城区交通,使城市交通更加拥挤;项目在施工期间弃土、管材等的临时堆放会使施工路段变得拥挤,增加了司机对喇叭的使用频率,使交通干线噪声值超标;同时城区交通拥挤、堵塞也会造成交通安全隐患、增加交通隐患、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
4.1.7社会影响分析
施工期道路沿线的会堆放大量的土方、管材,对当地商业经营活动产生一定影响;部分地段道路不通,来往车辆及行人需绕行,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4.1.8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
(1)热源厂及换热站
本项目热源厂占地主要为农田,占地面积约为6.22hm2,已取得图们市国土资源局的预审(图国土资规函[2018]58号,详见附件),占用耕地农作物主要为玉米及蔬菜大棚,占用耕地将使农户玉米减产10t/a以及经济损失,永久占用耕地使农户玉米减产造成农作物永久性的减产,将给农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本项目永久占用耕地面积不大,因此从所在区域粮食总产量上看,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大。根据国家规定对征用土地进行补偿,项目采用货币形式对征用耕地的农户进行经济赔偿。
(2)供热管线
本项目管网沿街路铺设,基本不破坏植被,但管线需于八叶桥位置穿越嘎呀河,穿越长度为475m,会对水生生态造成一定影响,管线穿越过程也可能会对水体产生一定的扰动,可能造成水中悬浮物的增加、油类污染等,对河流水质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施工扬尘、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污染物处理不当排入地表水体,会使地表水体受到污染,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
本区域内水生生物主要为鱼类,如鲫鱼、泥鳅等,无珍稀保护鱼类,一般来说,管线的铺设基本不会改变河道形态,故对河流水文影响不明显,施工完成后对临时施工场地进行还原修复,加强建设期的保护,不会对河流中鱼类产生太大不利明显。本项目采取枯水期围堰施工方式,要求企业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生活污水禁止排入河内,禁止在河内洗车,同时采取定期在施工场地洒水降尘等措施,尽可能减小施工期对地表水体的污染,不会对水体造成断流影响。
4.2.1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锅炉房生产废水包括锅炉排污水、脱硫除尘排污水、设备循环冷却排污水、软化系统排污水,其中:锅炉排污水用于脱硫除尘系统用水;软化系统排污水、设备循环冷却排污水、脱硫除尘废水用于灰渣调湿、地面降尘,不外排,所排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28.32t/a,生活污水中各污染物浓度能够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三级排放标准,废水通过城市污水管网排入图们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B标准后排入嘎呀河,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图们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初近期(2015年)规模:2×104m3/d;远期2020年设计规模:3×104m3/d,本项目生活污水总量为328.32t/a,污水处理厂现日处理污水约1.58×104m3/d,本项目废水占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量的0.012%,本项生活污水进入图们市污水处理厂可行。
4.2.2.1预测因子
本项目排放污染物主要为PM10、SO2及NOx,由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SO2+NOx=63.15t/a<500t/a,根据导则要求,不需要预测二次PM2.5,故本项目预测因子为PM10、SO2、NOx、PM2.5。
4.2.2.2预测范围
本项目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本项目评价范围为以烟囱为中心,厂界外延15km的矩形区域(不包含朝鲜),故本次预测范围确定为以烟囱为中心,厂界外延15km的矩形区域(不包含朝鲜)。覆盖了评价范围及各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大于10%的区域。网格点采用近密远疏法进行设置,距离源中心5km的网格间距为100m,10-5km的网格距250m。本项目设置多个离散点为项目预测范围内的主要敏感点,详见表4-4。
表4-4 本项目设置的预测离散点
敏感点名称
|
坐标
|
保护对象
|
环境功能区
|
相对厂址方位
|
相对厂址距离(m)
|
东经
|
北纬
|
图们馨悦花园
|
129.849730
|
42.973820
|
居民
|
二类区
|
西南侧
|
680
|
图们希望家园
|
129.851661
|
42.975265
|
居民
|
二类区
|
西南侧
|
890
|
安山村
|
129.853334
|
42.984150
|
居民
|
二类区
|
西北侧
|
240
|
大星村
|
129.855137
|
43.002576
|
居民
|
二类区
|
东北侧
|
705
|
下风向散户
|
129.862776
|
42.972564
|
居民
|
二类区
|
东南侧
|
700
|
曲水村
|
129.807673
|
42.988828
|
居民
|
二类区
|
西侧
|
2000
|
4.2.2.3预测周期
选取评价基准年作为预测周期,预测时段取连续1年。
4.2.2.4预测模型
采用AERMOD推荐模式。
4.2.2.5气象数据部分
项目区风向、风速、温度等原始地面气象数据来源于国家气象局,云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卫星观测总云量,数据年限为2017年。气象站点为图们气象站,站点信息见表4-5。
表4-5 观测象数据信息表
气象站名称
|
气象站编号
|
气象站等级
|
气象站坐标/m
|
相对距离/m
|
海拔高度/m
|
数据年份
|
气象要素
|
X
|
Y
|
图们站
|
54293
|
一般站
|
4757585.98410943
|
43567979.9876811
|
7104
|
257.3
|
2017
|
风向、风速、总云量和干球温度
|
高空气象数据采用WRF模拟生成,高空气象数据为2017年全年,模拟网格点编号为176119,模拟网格点距离项目直线距离为10km。
表4-6 模拟气象数据信息
模拟点坐标/m
|
相对距离/m
|
数据年份
|
模拟气象要素
|
模拟方式
|
X
|
Y
|
129.47E
|
42.88N
|
10000
|
2017
|
气压、离地高度、干球温度、露点温度、风向、风速
|
WRF
|
4.2.2.6地形数据
本项目地形数据采用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90m分辨率地形数据。数据来源为:http://srtm.csi.cgiar.org。地形数据范围为srtm62-04 和 srtm63-04。
4.2.2.7土地利用图
本项目土地利用图详见图4-1。
4.2.2.8模型主要参数
(1)预测网格设置
本次预测范围为25km×25km的矩形范围,覆盖了评价范围及各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大于10%的区域。网格点采用近密远疏法进行设置,距离源中心5km的网格间距为100m,10-5km的网格距250m。
(2)建筑物下洗
本项目烟囱高度为180m,内径7m,周围最高建筑物为渣楼18.7m,投影宽度为34.5m。根据GEP烟囱高度计算公式:
GEP 烟囱高度=H+1.5L
式中:H——为从烟囱基座地面到建筑物顶部的垂直高度,m。
L——建筑物高度(BH)或建筑物投影宽度(PBW)的较小者,m。
根据计算GEP烟囱高度为75.46m<烟囱实际高度180m,因此不需要考虑建筑物下洗。
本项目渣楼情况详见表4-7。
表4-7 渣楼位置情况表
建筑物位置
|
基座高程
|
建筑物定点个数
|
各顶点坐标
|
4
|
顶点1
|
顶点2
|
顶点3
|
顶点4
|
X
|
Y
|
106.21
|
X
|
Y
|
X
|
Y
|
X
|
Y
|
X
|
Y
|
720
|
92
|
707
|
108
|
762
|
89
|
766
|
30
|
657
|
66
|
(3)干湿沉降及化学转化相关参数设置
本次项目预测不考虑颗粒物干湿沉降。预测时污染物因子SO2选择对应的类型SO2,其他污染因子选择普通类型。
(4)背景浓度参数
本项目各污染物背景浓度均采用延吉市长期监测数据。
(5)模型输出参数
正常工况下,各污染因子输出1h、24h、全时段值。
4.2.2.9预测内容
根据现状监测数据可知,本项目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达标,为达标区,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表5预测内容和评价要求,本次预测方案详见表4-8。
表4-8 预测方案
评价对象
|
污染源
|
污染源排放形式
|
预测内容
|
评价内容
|
达标区域评价项目
|
新增污染源
|
正常排放
|
短期浓度、长期浓度
|
最大浓度占标率
|
新增污染源-“以新带老”污染源(如有)+区域削减污染源(如有)+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如有)
|
正常排放
|
短期浓度、长期浓度
|
叠加环境质量现状浓度后的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和年平均质量浓度的占标率
|
新增污染源
|
非正常排放
|
1h平均质量浓度
|
最大浓度占标率
|
根据调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暂无同类拟建、在建项目,因此不考虑周边在建拟建企业的叠加影响。
4.2.2.10预测源强
(1)项目源强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烟囱在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下项目点源排放参数及评价范围内在建及已批复环评文件同类污染源调查见表4-7。
(2)区域替代源强
本项目区域替代源强详见表4-9。
表4-9 点源参数表
编号
|
名称
|
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m
|
排气筒底部海拔高度/m
|
排气筒高度/m
|
排气筒出口内径/m
|
烟气流速(m/s)
|
烟气温度(℃)
|
年排放小时数(h)
|
排放工况
|
污染物排放速率(kg/h)
|
PM10
|
SO2
|
NOx
|
PM2.5
|
一
|
本项目污染源调查
|
1
|
锅炉烟气
|
634
|
-13
|
169
|
180
|
7
|
9.67
|
130
|
4104
|
正常
|
3.15
|
10.17
|
12.23
|
1.58
|
<1
|
非正常
|
1051.89
|
25.41
|
81.54
|
—
|
2
|
破碎粉尘
|
-589
|
17
|
169
|
15
|
0.3
|
212.3
|
20
|
4104
|
正常
|
0.54
|
—
|
—
|
—
|
<1
|
非正常
|
5.395
|
—
|
—
|
—
|
3
|
灰库粉尘①
|
1445
|
788
|
169
|
15
|
0.3
|
3.93
|
20
|
4104
|
正常
|
0.05
|
—
|
—
|
—
|
<1
|
非正常
|
0.543
|
—
|
—
|
—
|
4
|
灰库粉尘②
|
1445
|
788
|
169
|
15
|
0.3
|
3.93
|
20
|
4104
|
正常
|
0.05
|
—
|
—
|
—
|
<1
|
非正常
|
0.543
|
—
|
—
|
—
|
5
|
渣仓粉尘①
|
634
|
-13
|
169
|
15
|
0.3
|
23.59
|
20
|
4104
|
正常
|
0.06
|
—
|
—
|
—
|
<1
|
非正常
|
0.595
|
—
|
—
|
—
|
6
|
渣仓粉尘②
|
634
|
-13
|
169
|
15
|
0.3
|
23.59
|
20
|
4104
|
正常
|
0.06
|
—
|
—
|
—
|
<1
|
非正常
|
0.595
|
—
|
—
|
—
|
7
|
渣仓粉尘③
|
634
|
-13
|
169
|
15
|
0.3
|
23.59
|
20
|
4104
|
正常
|
0.06
|
—
|
—
|
—
|
<1
|
非正常
|
0.595
|
—
|
—
|
—
|
二
|
评价范围内在建及已批复环评文件的排放同类污染物的拟建项目
|
1
|
燃气锅炉烟气
|
114
|
-2274
|
169
|
25
|
0.3
|
2.11
|
130
|
8760
|
正常
|
0.004
|
0.021
|
0.011
|
0.002
|
表4-10 区域替代源源强
被替代污染源
|
排气筒高度/m
|
排气筒出口内径/m
|
烟气量(m3/a)
|
烟气温度(℃)
|
年排放时间/h
|
污染物排放量(t/a)
|
拟被替代时间
|
PM10
|
SO2
|
NOx
|
PM2.5
|
除备用热源外,本项目配套关停的燃煤锅炉房均在项目建成投产且稳定运行第二个采暖季前实施拆除
|
法院锅炉房
|
24
|
1.8
|
6.0×107
|
130
|
4104
|
3.90
|
15.69
|
17.16
|
1.95
|
工行锅炉房
|
40
|
1.5
|
5.77×107
|
130
|
4104
|
2.30
|
15.07
|
16.48
|
1.15
|
希望锅炉房
|
35
|
1.2
|
5.73×107
|
130
|
4104
|
4.19
|
15.80
|
16.37
|
2.095
|
利建锅炉房
|
24
|
1.2
|
5.15×107
|
130
|
4104
|
2.10
|
12.00
|
14.71
|
1.05
|
农机锅炉房
|
30
|
1.5
|
8.16×107
|
130
|
4104
|
3.46
|
8.65
|
23.32
|
1.73
|
南园锅炉房
|
40
|
1.5
|
6.95×107
|
130
|
4104
|
4.75
|
12.11
|
19.87
|
2.375
|
五中锅炉房
|
24
|
2
|
6.02×107
|
130
|
4104
|
4.11
|
15.74
|
17.22
|
2.055
|
市委锅炉房
|
24
|
1.5
|
5.70×107
|
130
|
4104
|
4.63
|
16.67
|
16.29
|
2.315
|
家园锅炉房
|
35
|
1.5
|
4.67×107
|
130
|
4104
|
3.56
|
13.03
|
13.34
|
1.78
|
月宫锅炉房
|
30
|
1.5
|
1.51×107
|
130
|
4104
|
1.03
|
4.33
|
4.33
|
0.515
|
自来水锅炉房
|
30
|
1.8
|
3.01×107
|
130
|
4104
|
2.26
|
9.10
|
8.86
|
1.13
|
地下锅炉房
|
40
|
1.5
|
1.19×107
|
130
|
4104
|
1.01
|
3.12
|
3.41
|
0.505
|
建明锅炉房
|
30
|
1.5
|
3.44×107
|
130
|
4104
|
2.34
|
8.98
|
9.82
|
1.17
|
卫生局锅炉房
|
80
|
3
|
1.91×107
|
130
|
4104
|
1.48
|
4.99
|
5.45
|
0.74
|
金源物业锅炉房
|
40
|
1.5
|
2.04×107
|
130
|
4104
|
1.44
|
5.33
|
5.83
|
0.72
|
鸿运锅炉房
|
35
|
1.8
|
3.62×107
|
130
|
4104
|
2.65
|
9.46
|
10.35
|
1.325
|
文化小区锅炉房
|
30
|
1.5
|
8.64×107
|
130
|
4104
|
3.4
|
15.05
|
24.69
|
1.7
|
五工村锅炉房
|
42
|
1.8
|
9.21×107
|
130
|
4104
|
3.4
|
16.04
|
26.31
|
1.7
|
集中供热锅炉房
|
35
|
1.8
|
2.83×108
|
130
|
4104
|
20
|
74.04
|
80.98
|
10
|
制药厂锅炉房
|
30
|
1.8
|
1.24×107
|
130
|
4104
|
0.95
|
3.24
|
3.54
|
0.475
|
集中村锅炉房
|
35
|
1.8
|
8.3×106
|
130
|
4104
|
0.67
|
2.17
|
2.37
|
0.335
|
二小锅炉房
|
45
|
1.8
|
3.76×107
|
130
|
4104
|
1.88
|
6.395
|
6.995
|
0.94
|
原客运站锅炉房
|
40
|
1.8
|
3.76×107
|
130
|
4104
|
1.88
|
6.395
|
6.995
|
0.94
|
图们大厦锅炉房
|
35
|
1.8
|
6.08×107
|
130
|
4104
|
2.36
|
3.97
|
3.97
|
17.37
|
海华锅炉房
|
35
|
1.8
|
3.89×106
|
130
|
4104
|
0.28
|
1.02
|
1.02
|
1.11
|
开发区锅炉房
|
40
|
1.8
|
4.21×107
|
130
|
4104
|
3.34
|
10.99
|
10.99
|
12.02
|
曲水锅炉房
|
40
|
1.8
|
1.93×107
|
130
|
|
1.35
|
5.03
|
5.03
|
5.50
|
合计
|
|
|
|
|
|
84.72
|
314.41
|
390.69
|
42.36
|
|
4.2.11预测结果及评价
①正常工况预测结果及评价
采用AERMOD推荐模式分别计算SO2、PM10、NOx、PM2.5短期浓度及长期浓度贡献值,浓度贡献值等值线分布图,见图4-1至图4-9。各敏感点及区域最大浓度点贡献质量浓度结果见表4-11、表4-12、表4-13及表1-14,年均浓度贡献质量浓度见表4-15。
表4-11 正常工况下SO2贡献质量浓度预测结果表
污染物
|
预测点
|
平均时段
|
最大贡献值(μg/m3)
|
出现时间
|
占标率%
|
达标情况
|
SO2
|
馨悦花园
|
1小时
|
1.22
|
17022714
|
0.24
|
达标
|
日平均
|
0.14
|
171007
|
0.09
|
达标
|
全时段
|
0.01
|
平均值
|
0.01
|
达标
|
希望家园
|
1小时
|
1.35
|
17011714
|
0.27
|
达标
|
日平均
|
0.14
|
171007
|
0.09
|
达标
|
全时段
|
0.01
|
平均值
|
0.02
|
达标
|
五工村
|
1小时
|
0.76
|
17022216
|
0.15
|
达标
|
日平均
|
0.08
|
170222
|
0.06
|
达标
|
全时段
|
0.00
|
平均值
|
0.00
|
达标
|
下风向散户
|
1小时
|
1.19
|
17010113
|
0.24
|
达标
|
日平均
|
0.18
|
170326
|
0.12
|
达标
|
全时段
|
0.01
|
平均值
|
0.01
|
达标
|
大星村
|
1小时
|
1.22
|
17112715
|
0.24
|
达标
|
日平均
|
0.05
|
171127
|
0.03
|
达标
|
全时段
|
0.00
|
平均值
|
0.00
|
达标
|
曲水村
|
1小时
|
1.01
|
17122111
|
0.20
|
达标
|
日平均
|
0.07
|
171221
|
0.05
|
达标
|
全时段
|
0.00
|
平均值
|
0.01
|
达标
|
区域最大落地浓度
|
1小时
|
11.02
|
17022823
|
2.20
|
达标
|
日平均
|
0.54
|
170228
|
0.36
|
达标
|
全时段
|
0.05
|
平均值
|
0.09
|
达标
|
表4-12 正常工况下NOx贡献质量预测结果表
污染物
|
预测点
|
平均时段
|
最大贡献值(μg/m3)
|
出现时间
|
占标率%
|
达标情况
|
NOx
|
馨悦花园
|
1小时
|
1.46
|
17022714
|
0.58
|
达标
|
日平均
|
0.17
|
171007
|
0.17
|
达标
|
全时段
|
0.01
|
平均值
|
0.01
|
达标
|
希望家园
|
1小时
|
1.62
|
17011714
|
0.65
|
达标
|
日平均
|
0.17
|
171007
|
0.17
|
达标
|
全时段
|
0.01
|
平均值
|
0.02
|
达标
|
五工村
|
1小时
|
0.91
|
17022216
|
0.36
|
达标
|
日平均
|
0.10
|
170222
|
0.10
|
达标
|
全时段
|
0.00
|
平均值
|
0.00
|
达标
|
下风向散户
|
1小时
|
1.44
|
17010113
|
0.58
|
达标
|
日平均
|
0.22
|
170326
|
0.22
|
达标
|
全时段
|
0.01
|
平均值
|
0.01
|
达标
|
大星村
|
1小时
|
1.47
|
17112715
|
0.59
|
达标
|
日平均
|
0.06
|
171127
|
0.06
|
达标
|
全时段
|
0.00
|
平均值
|
0.00
|
达标
|
曲水村
|
1小时
|
1.22
|
17122111
|
0.49
|
达标
|
日平均
|
0.09
|
171221
|
0.09
|
达标
|
全时段
|
0.00
|
平均值
|
0.01
|
|